家風正則民風淳,民風淳則鄉風安。婺源縣江灣鎮汪口村,這個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古村落,正以其世代傳承的優良家風,悄然孕育著新時代的文明鄉風,書寫著人與自然、人與社會、人與人之間和諧共生的動人篇章。
秋日的婺源,層林盡染,曬秋正忙。來自河北的游客孫圖圖,懷揣著對這片夢里老家的向往,獨自坐著輪椅,踏上了這片土地。旅途的艱辛讓她的心中不安,然而,這份不安在踏入江灣鎮汪口村官路正街的那一刻,便被一股暖流所融化。一位淳樸的當地阿姨,看到獨自一人、行動不便的孫圖圖,便主動熱情地和圖圖聊天。一杯清甜的熱茶,瞬間拉近了彼此的距離。阿姨沒有將孫圖圖視為特殊人群,而是如同接待遠道而來的親戚,關切地詢問,帶她穿梭于古巷深處,領略那鋪陳在曬匾上、點綴在黑白馬頭墻間的斑斕曬秋景象。辣椒的火紅、玉米的金黃、綠豆的翠綠……在阿姨熱情的講解和幫助下,這些色彩不僅映入了孫圖圖的眼簾,更溫暖了她的心房。
這份溫暖,在汪口村的碼頭邊也得到了延續。在熱心村民的協助下,孫圖圖登上了竹排,體驗期待已久的漂流。船夫俞毅敏,穩穩地撐起竹篙。他不僅如數家珍般地介紹著兩岸的青山、古橋、碧水,更用一段樸實無華卻充滿智慧的話語,深深觸動了孫圖圖的心弦:“今天雖然路上臺階是比較多,但是我們水上是平的。婺源橋多,今天這船就是你的橋,我來劃船你看山?!?這番話是對人生境遇的深刻理解,是一種“此路不通另辟蹊徑”的豁達,更是一種“我愿為你搭橋”的真誠相助。木漿劃過碧水,蕩起圈圈漣漪,也仿佛劃通了孫圖圖內心與這片絕美山水之間那層無形的隔膜。
孫圖圖用移動相機記錄下了這一切。她將這段經歷制作成視頻,用以感謝汪口村這兩位素昧平生卻善良熱心的居民。她在視頻中動情地說:“巷弄里的阿姨推著我看曬秋的色彩,河畔的船夫撐篙如歌,她的木漿劃過碧水,也劃通了我與這片山水的距離。” 這偶然的邂逅,猶如一滴水珠,折射出汪口村整體精神風貌的璀璨光芒。
汪口村的溫暖,并非無源之水、無本之木。其背后,是千百年來積淀而成的優良家風家訓文化的深厚滋養。家訓傳承,蔚然成風。汪口村自古文風鼎盛,崇尚“耕讀傳家,孝悌傳家”。走在汪口古村,隨處可見老宅上家風家訓的匾額,如“孝悌傳家”、“積善余慶”等,無聲地訴說著家族的價值追求,形成了獨特的文化景觀。
近年來,汪口村優良的家風傳承得到了認可與推廣。獲評“江西省青少年家風傳承教育基地”。這一平臺讓年輕一代更直觀感受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,理解家風對于個人成長、家庭和睦、社會和諧的重要意義。這不僅為汪口村的家風傳承注入了新的活力,也使其成為區域范圍內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陣地。
優良家風的持續浸潤,結出了文明的碩果。如今的汪口村,鄰里和睦、守望相助、熱心公益、文明有禮。村民間矛盾糾紛顯著減少,互幫互助成為常態。這種由內而外的變化,使得汪口村不僅保留了古村的歷史風貌,更實現了從“環境美”到“生活美”再到“風尚美”的升華。
家風傳承并非固守傳統,而是在傳承中創新。汪口村利用三務公開欄表彰先進。評選出村內“好人榜”、“文明家庭”、“誠信經營戶”等先進典型,將他們的優秀事跡張榜公布,并給予適當獎勵。另一方面,適度曝光村里出現的一些不文明行為,通過群眾的力量,讓當事人反思并改正錯誤,從而達到“紅臉出汗、治病救人”的效果。這種“賞罰分明”的公開機制,形成約束力,推動了村民的自律與他律相結合。
除了通過三務公開欄,鄉約所、微信群、黨員干部走村入戶等線上線下平臺,講述家風故事,傳播文明理念外;汪口村還通過整理村史、族譜中的家風典故,編成戲劇和桂花燈主題演出,讓家風教育更具親和力和感染力。不僅如此,汪口村還將家風建設、環境衛生、誠信經營等內容納入村規民約,成為村民行為規范準則。發揮農村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,在家風建設中當標桿、作表率,帶動周邊群眾共同進步。通過這一系列舉措,汪口村構建起了一個全方位、立體化的家風傳承與鄉風治理體系。
從孫圖圖鏡頭下的感人瞬間,到汪口村深厚的家風底蘊,再到扎實的創新實踐與未來展望。優良家風如同涓涓細流,匯聚成文明鄉風的浩蕩長河。(俞華浩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