頻繁染發,小心傷腎
專家建議一年最好不超過4次
“為了和偶像同款發色,我幾乎每個月都補染一次頭發,沒想到竟染出了腎病。”近期,一則“00后女生追星頻繁染發確診紫癜性腎炎”的消息在微博發酵,話題閱讀量迅速突破千萬。看似尋常的染發行為,為何會與腎臟疾病相關聯?頻繁染發存在哪些健康風險?在追逐潮流與維護健康之間,我們應如何理性權衡?帶著這些問題,科技日報記者采訪了多位專家。
對苯二胺加重腎臟負擔
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皮膚科主任醫師奚丹說,染發確實有可能引發腎病。大部分染發劑中都含有一種名為對苯二胺的化學物質,這是染發劑中的主要著色劑,能夠讓頭發持久上色。在染發的時候,這類化學物質可能通過頭皮毛囊和皮膚,進入血液循環。
腎臟是人體主要的解毒器官,負責過濾血液中的廢物和毒素。當大量對苯二胺及其代謝產物等進入血液后,腎臟需加倍運轉以完成過濾與排出工作,這無疑會加重腎臟負擔。“長期或高濃度的化學物質暴露可能直接損傷腎小管和腎小球細胞,導致炎癥反應,進而影響腎功能。”奚丹解釋說,同時,它還可能作為半抗原與體內蛋白質結合形成完全抗原,引發免疫復合物沉積在腎小球基底膜上,導致免疫炎癥反應——這正是紫癜性腎炎的主要發病機制。
此外,一些不合格的染發劑中可能含有鉛、鐵、銅、汞等重金屬,會在染發時被人體吸收。其中,鉛需經腎臟代謝,頻繁使用該類染發劑也會對腎臟造成損傷。
奚丹特別提醒:“有些人可能存在未知的輕度腎功能不全,頻繁接觸染發劑中的化學物質可能加速腎病進程,導致急性腎損傷或慢性腎病加重。對于健康人群來說,頻繁染發也有可能會導致化學物質在體內累積,逐步造成慢性腎臟損傷。”
“染發燙發還可能帶來其他健康風險,比如脫發、頭皮發炎、皮膚過敏等。”天津市泰達醫院皮膚科主任醫師陳保疆說。
有些人染發后會出現頭皮發紅、瘙癢、脫屑等癥狀,更有甚者頭皮和面部還會出現水腫、水皰等更為嚴重的過敏反應。“染發劑中的任何一種成分都可能誘發過敏,哪怕是天然植物染發產品或無氨、無對苯二胺的產品,也可能會使人過敏。”陳保疆舉例說,“比如天然染料海娜花,其核心成分散沫花素就容易致敏。對本身就是過敏體質的人群來說,染發時更要謹慎。”
染發劑屬于化學藥水,頻繁使用可能會對發干及頭皮產生損傷——讓頭發變得干枯脆弱、失去光澤,更容易斷裂分叉,同時影響毛囊健康。
此外,染發劑還有可能對呼吸系統產生影響。一些染發劑含有氨水和其他較易揮發的有機物,可能會在染發過程中使人喉嚨灼熱、輕微咳嗽或者流淚。“平常在家染發時,要做好通風工作。”陳保疆提醒。
科學染發降低傷害
那么,喜歡燙染頭發的人該如何在美麗和健康之間找到平衡點呢?奚丹建議,只要掌握正確的方法,還是可以在追求美的同時,盡量減少對健康的損害。
首先是控制染發頻率。奚丹建議,每年染發不要超過4次。而且染發和燙發不要同時進行。這兩者對發質的損害都很大,應相隔兩周以上,給頭發一個緩沖恢復的時間。
在選擇染發劑時,避免使用“三無”產品。特別需要提醒的是,市場上所謂的“純天然”“植物性”染發產品并非完全無害。這些產品可能仍含有某些化學物質,只是相對傳統染發劑含量較低。消費者應保持理性態度,不要被營銷話術誤導。同時,不要混合使用不同品牌的染發劑,染發劑之間可能會發生化學反應,生成有毒物質,增加過敏風險。
染發前一定要先做過敏測試。可以先將染發劑用水稀釋后涂抹在手肘內側、耳后,觀察48小時內是否有過敏反應,如出現紅腫、瘙癢等癥狀,就不要使用該染發劑。
涂抹染發劑時要注意,盡量避開頭皮,不要讓藥水直接接觸到頭皮。頭部皮膚較敏感的人群,可以在染發前,在額前、耳后沿著發際或在頭皮上薄涂一層清爽乳液或凡士林,這樣能避免染發劑直接接觸頭皮。
染發后清洗時也要多按揉頭皮,避免制劑殘留,還可以使用一些有修復功效的護發產品,幫助受損發質恢復。
陳保疆特別提醒,有過敏史、頭皮有破損、年老體弱、肝腎功能不全、妊娠或哺乳期女性,最好不要染發。如果有特別需要,建議在染發前咨詢醫生,評估自身健康狀況是否適合染發。還可以使用一些有修復功效的護發產品,幫助受損發質恢復。
“美麗固然重要,但健康永遠應當放在首位。”二位專家強調。對于那些喜歡頻繁變換發色的人群來說,或許可以考慮使用一次性臨時染發產品或假發,這樣既能滿足追求多變的心理,又能最大限度降低健康風險。(記者 陳 曦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