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全民減重催生的低糖、低脂、小規格“健康風”,到融合文化IP與地方特色的“文創潮”,再到融入藥食同源、主打養生功效的“新賽道”,今年中秋節,月餅創新依然交出漂亮成績單。
全民減重催生低糖熱潮
在全民減重的背景下,低糖月餅迅速崛起,成為市場新寵。今年,上海一項食品行業職業技能競賽的月餅技能比武中,低糖、低油、低脂配方成為月餅行業的突出趨勢。為符合低GI(升糖指數)要求,不少參賽月餅配方普遍減糖20%至30%,并創新添加天然谷物食材,如在傳統椰蓉月餅中融入藜麥,兼顧健康與風味提升。
不僅在賽事中,在電商平臺檢索“低糖月餅”關鍵詞,榮華、美心、稻香村等頭部品牌旗艦店均已上架多款低糖配方產品。稻香村2025年新款的中式月餅打上了“輕食”標簽,椰蓉、芋泥、南瓜等輕甜口味成為主流;五芳齋的低糖版廣式月餅,采用麥芽糖醇液代替蔗糖、低糖配方或減少蔗糖添加等方式,搭配工藝優化,讓月餅甜而不膩。還有不少月餅品牌推出了黑芝麻、黑藜麥、亞麻籽、酸棗茯苓米等健康食材為內餡的月餅,一些無糖月餅明確標注出“適合糖尿病患者食用”。傳統月餅高糖高油的特點讓部分人群望而卻步,這些低糖、無糖新品為市場提供了更多選擇。
此外,值得關注的是,今年市面上100克及以上的大規格月餅減少,60克至80克的小規格月餅成為主流,這種小規格利于人們控制糖分攝入,也更加適合作為日常茶點食用。
文創月餅創新從內到外
每年的文創月餅都是市場亮點。如2025故宮“朕的心意”中秋月餅禮盒把紫禁城俏皮的“千秋亭”“萬春亭”,變成兩只毛絨宮仔,并且還配上了肩帶變成隨身包包。內餡則從南海椰絲到宣威火腿,從紅樹林海鴨蛋到武夷山黑糖,一盒月餅,收盡九州風物。
皇家尚食局與西安博物院聯名推出的“唐宮食錄”禮盒,包裝應用了敦煌三兔共耳紋樣,展現壁畫華彩,月餅從外觀到內里同樣“華麗”:灰黑色是青稞口味,金黃色是白茶或四珍口味,橘黃色是蜂蜜茉莉口味,玫紅色是青梅荔枝口味……長安大排檔與陜西歷史博物館聯名推出的“博物館奇妙夜”禮盒內含油潑辣子蛋黃、荔枝玫瑰、堅果紫薯餅、臻品牛肉餅等多種創意口味。其中,油潑辣子作為陜西特色風味入餡,打造出獨特口感,引發消費者嘗鮮熱情。
養生月餅開辟新賽道
青島市的烘焙店推出了創意月餅,將五四廣場、奧帆中心等地標印上餅皮,讓月餅成為特色的旅游伴手禮;青島啤酒博物館推出了啤酒月餅,從原漿黑啤到IPA、皮爾森,每一顆都加入了不同風味的啤酒,小麥香與甜香交融“醉”人;蘭州市各大蛋糕店、商超的月餅專柜里,月餅口味從傳統五仁、豆沙,拓展至水果、蔬菜跨界融合款,還涌現出“甜胚子”“銀耳百合”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創新口味。
此外,近兩年來,在社交和購物平臺上,早有各式各樣的“中藥+”產品。寧波市中醫院去年推出的“地合”款藥膳月餅就曾火爆社交平臺。今年,養生月餅也開辟出新賽道,北京同仁堂的月餅在餡料中融入蓮子、桑葚、黑芝麻、肉桂、茯苓等多種藥食同源食材;吳越齋推出的一款提籃月餅禮盒中,分別含有桑葚枸杞、茯苓桂圓、山藥桑葚、石斛洋參、山楂黨參、黨參黃芪等口味,聲稱“餅里藏本草”“食養同源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