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民網北京9月23日電 (記者喬業瓊)據國家醫保局官網消息,近日,國家醫保局印發《消化系統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立項指南(試行)》與《疝、甲乳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立項指南(試行)》,旨在促進醫療機構提高診療質量、提升計價收費規范性。
規范整合現行項目,推動標準化收費
食物從進入口腔到排出體外,每一個環節都依賴消化系統的健康運轉,因消化系統包含器官眾多、網絡復雜,涉及的治療技術也紛繁復雜。此次立項指南立足臨床實踐需求,通過多輪專家論證、廣泛意見征集,踐行了基于服務產出的科學立項邏輯框架。比如一些吞咽功能困難的患者需進行消化道壓力測定,原本分散為肛門直腸測壓、食管測壓、24小時胃腸壓力監測、奧迪氏括約肌壓力測定、胃幽門十二指腸壓力測定等,此次立項指南將其整合為“消化道壓力測定費”,并統一計價單位為“項”,不同測壓可按本項目收費,同時明確“同一入路同一時間操作僅計費一次”,既完整保留了消化道動力障礙性疾病診斷、治療監測及客觀評估的技術內涵,又實現標準化收費,顯著提升了診療項目兼容性,為臨床提供了更科學合理的計費解決方案。
力減計費爭議,讓收費更透明
國家癌癥中心數據顯示,我國消化道疾病發病率逐年攀升,胃癌、結直腸癌等消化道腫瘤位列癌癥發病率前5位,相關疾病的規范治療更加重要。淋巴結清掃是外科手術中常見的治療手段,尤其在腫瘤或感染性疾病治療時,這一操作有助于降低腫瘤復發風險、明確病理分期或改善患者預后。但是淋巴結清掃多與其他治療同時進行,在以往收費中就出現一些爭議。
此次立項指南將淋巴結清掃單獨列出,并明確“惡性腫瘤擴大根治性切除”所指的聯合多臟器切除,不含淋巴結清掃。以治療結腸癌的“結腸部分切除費”為例,對于結腸癌肝轉移患者,可收取結腸部分切除費+惡性腫瘤擴大根治性切除(加收)+腹部淋巴結清掃費,使得收費層次分明、權責清晰,為臨床執行提供了明確指引。
區分手術難度,充分體現臨床價值
疝是人體內器官或組織通過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點、缺損或孔隙,常見的有腹股溝疝、臍疝、切口疝等。由于疝的位置、大小等因素,手術難度差異大,在收費上也有所區分。立項指南通過構建“常規-復雜”分類計價體系,科學對應手術難度層級,充分體現臨床價值。比如在疝修補領域,將巨大疝(疝環>12cm)、嵌頓壞死、合并腹水、復發疝、多發疝及邊緣性腹壁疝等技術難度較大的情形納入復雜疝修補費。再比如,甲狀腺切除手術因個體差異,部分患者甲狀腺位于胸骨后,手術視野受限,甚至需劈開胸骨進行手術,手術難度與風險激增,需明確區分常規與復雜計費標準。常規與復雜分類收費模式突破了傳統單一定價局限,也給技術兼容預留了更多接口,實現臨床技術進步與價格體系的動態適配。